中文版   ENGLISH
 
 
 >> Bag fabrics
 >> Clothing fabrics
 >> Home textile fabrics
 >> Clothing fabrics
 >> Home textile fabrics
 
  NEWS  
     
 
你捐的旧衣服,都成了垃圾

2007年,四川攀枝花一小学因部分学生贫困网上发帖请求捐衣,在学校只有260余学生的情况下,9年来每年收到几十吨衣物,每周都有七八十包。在占用学校仓储的同时,衣服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内衣,泳衣,甚至垃圾混杂其间。

捐衣服大概是一个比扔衣服更让自己心理得到满足的选择,或许觉得自己的衣服款式老旧但又丢之可惜,又觉得世界上有一个地方叫贫困山区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过着脱离现代人类社会的生活,这时捐衣服这个选项就被顺理成章的摆在了我们面前。

 

2010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95.7%消费者认为服装的穿着寿命为一般不超过2年,有20.9%的消费者认为服装的穿着寿命在半年内。而1978年全国服装产量为6.73亿件,人均0.7 件左右;到 2005 年,生产服装数量已达到465亿件,人均36件左右。按照这个数据每年至少会产生2900万吨旧衣,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的增长当中。我们的衣服剩的越来越多,除了把它们放进垃圾桶之外似乎只有捐出去了。

捐衣有多难

每当灾害发生以后,全国各地都会有无数热心人慷慨地捐款捐物。但大多数情况下,旧衣物都会被慈善机构拒收。《北京晚报》曾报道,2008年汶川地震,一北京市民前往民政部门捐赠旧衣物旧被褥,被要求捐赠之前进行集中消毒,她自觉受到了羞辱,捐赠之事也不了了之。

无独有偶,2013年,曾有宜宾大学生向灾区小学生捐赠衣物,但当15名大学生把280件旧衣物送到当地红十字会时,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却拒绝接受,引起巨大争议,坊间对红会一片指责之声。热心网友积极向困难群体捐赠旧衣物,爱心可嘉。

但事实上,“捐衣服”这件事并非毫无门槛。捐献量的充足与受捐点的混乱更是反映了当下捐衣困难。

旧衣物捐赠后需要经过挑选整理入库、消毒、运输、发放四个环节,其中,志愿者补贴和运输费是最大的支出,消毒费还在其次。但尽管消毒的成本不高,却是个十分麻烦的过程:首先要在经过清洗后进行阳光曝晒;然后进行紫光灯消毒;贴身衣物和餐具则无法完全消毒,所以不在接受捐赠之列。一件衣服从捐赠入库到发放,全程需要12元左右的成本费用,而这笔费用通常是无人支付的。

中国现有的捐物体系管理条例是根据1999年《公益事业捐赠法》,其中大多是鼓励公益发展及捐赠与受捐团体资格审核及法律义务,也没有准确的表明费用支付应该由谁承担。

而欧美国家,早已形成了一整套相对高效的旧衣处理体系。美国的慈善机构从20世纪初就开始在全美推行织品回收工作,纽约的所有垃圾中,衣服和纺织品占比超过了6%,每年约有 19.3万吨。而美国非营利慈善机构“好意慈善事业组织(Good Will)”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就设立了专门回收旧衣服的捐赠箱。

美国的旧衣回收箱,一般置于停车场、街道或再利用中心等。大都为钢制,体积较大,为1.6m×1.6m×1.6m;具有防盗功能。箱子上面清楚地写着可以投放的种类,包括服装、鞋、裤子、裙子、床单、窗帘、桌布等,以及不能投放的种类,如枕头、垫子、帽子等;要求投放前清洗干净,衣物没有破损;还有联系电话、机构名称等信息。旧衣物经过严格处理以后,进入再流通渠道,或捐赠,或进入跳蚤市场。

英国的慈善商店也拥有着同样完备的流程。目前,英国慈善零售协会(CharityRetailAssociation,CRA)大约拥有7000多家回收旧衣物的慈善商店,这是英国旧织物回收和销售的主要渠道。不仅方便了就近的流浪汉和贫困者,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慈善商店中卖出的衣服拥有了更多的闲置变卖,甚至带起了一股淘旧衣的风潮。

在中国做衣物募捐的以网络上的个人招募为主,范围小,募集力度也小。真正叫得上名字的慈善机构只有红十字会,还有壹基金、爱心衣橱这类基金会,以及各个企业自发组织。

但当人们开始选择捐衣时,会遇到许多问题,光找一个捐衣渠道就足以消磨掉人们绝大部分的慈善之心。

没人想要你的衣服

在中国捐衣服,捐不出去是一方面,捐向哪里则是被更多人忽略的一个难题。

捐的衣服都去了哪里?跳在我们脑子里的一定是所谓的贫困山区。

在世人眼中,西南西北的山区荒凉偏僻,人们过的远没有城里人的生活好,那些穿了两季的外套,起皱了的裙子,买小了的七分裤,缩水的毛衣都可以在遥远的地方找到自己的第二春……但这是真的么?

的确,中国捐衣需求较大的是08年的四川贵州、10年的山西青海甘肃、12年云南甘肃湖南,绝大部分属于西南、西北。实际上,这些捐衣需求主要是在较大的天灾人祸之后出现的。他们当中有些甚至是殷实之家,一夜破碎才需要帮助。他们需要的不是大量的无差别捐助,而是少而优质的定向帮扶。

例如2005年四川、云南滑坡泥石流造成8466.5万人受灾,410人死亡,上海市展开对口捐助活动; 2010年玉树地震截止当年8月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物104.47亿元;2014年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地震捐冬衣5000件。

而如今,《南方日报》走访多家NGO后发现,“大多数偏远地区已经不太愿意接收旧衣物等二手物品,更愿意选择金钱或是全新的实物援助”,“如果坚持要捐赠,原则上也要求衣物在八成新以上”。

早在2009年,江门民政局就被10万余件旧衣物堆满了仓库,有些已经存放了三四年;与江门对口支援的贫困地区也明确表示,“除了遭遇大的灾难,暂停接受输送的旧衣物”。

如今的现实情况是,我们曾经认为贫穷的西南地区在2015年~2016年成为了全国GDP增速最快的地方,其中增速最高的地区为西南地区,重庆、贵州、云南居前三位,经济增速分别为10.5%、10.4%、9.5%;而在今年上半年西藏的投资、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为全国第一。

同时,中国的贫困人口是按照年均纯收入在3000元/人来划分的,这3000元是除去了生产性支出之后的纯收入。或许对于他们来说这笔钱真的不多,但是也足够吃饱穿暖了。中国的致贫原因86%为因病、因灾或劳动力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合适的医疗保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是比旧衣服更加需要的东西。

如今的现实情况是,我们曾经认为贫穷的西南地区在2015年~2016年成为了全国GDP增速最快的地方,其中增速最高的地区为西南地区,重庆、贵州、云南居前三位,经济增速分别为10.5%、10.4%、9.5%;而在今年上半年西藏的投资、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为全国第一。

同时,中国的贫困人口是按照年均纯收入在3000元/人来划分的,这3000元是除去了生产性支出之后的纯收入。或许对于他们来说这笔钱真的不多,但是也足够吃饱穿暖了。中国的致贫原因86%为因病、因灾或劳动力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合适的医疗保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是比旧衣服更加需要的东西。

如今的现实情况是,我们曾经认为贫穷的西南地区在2015年~2016年成为了全国GDP增速最快的地方,其中增速最高的地区为西南地区,重庆、贵州、云南居前三位,经济增速分别为10.5%、10.4%、9.5%;而在今年上半年西藏的投资、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为全国第一。

同时,中国的贫困人口是按照年均纯收入在3000元/人来划分的,这3000元是除去了生产性支出之后的纯收入。或许对于他们来说这笔钱真的不多,但是也足够吃饱穿暖了。中国的致贫原因86%为因病、因灾或劳动力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合适的医疗保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是比旧衣服更加需要的东西。

我们常常能看到各种贴吧、朋友圈的捐衣募集和求助,如2005年浙江建德育英文化学校请求捐衣。但在这背后只是当年育英文化学校有几名贫困生冬日缺衣,发布求助信息。五年后,在当地新闻网记者的采访下,学校早已核实确实不再需要捐衣,但直到2017年11月仍有不断有包裹寄向这里。

然而,并没有多少人会在捐衣之前关注实际需求,也不会在捐衣过程中关注捐衣慈善本身的实际效果和落点;在绝大部分人眼里,捐衣除了是一种慈善行为外,更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扔垃圾,清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罢了。

英国和美国的捐衣慈善则有所不同,人们把捐衣的目光投向了更近的人群当中:小巷墙角用旧报纸当被子的流浪者,在经济危机之后一夜白头的破产者,街区附近拿着残疾补贴的福利救助者。他们在每个城市都有,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但在中国,几乎没有针对城市流浪汉的捐衣募集活动,逼得他们不得不自行撬开捐衣箱。广西大学校区里有几个专门回收旧衣服的“熊猫箱”,多次被流浪汉撬开拣取衣物,负责NGO对此的反应是:换上更牢固的箱子和锁。

捐衣应该是一门生意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旧衣服很少有除了扔掉和捐出之外的第三条路。对于捐出的衣服很多人存在着误解,只要衣服被捐出就可以被需要它的人穿在身上,或者只要衣服被捐出就可以被挂到慈善商店进行售卖。

但事实并非如此,受捐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而这些机构根本没有那么多场地可去卖衣服,实际上,在英国一件衣服捐赠出去,仅有15%至20%的机会再次穿上身,因为慈善机构接收的衣服实在太多了,根本没有合理的精力把它们全部卖掉。

在中国捐衣则更加混乱,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废旧纺织品产生,仅仅北京每年产生废旧衣物就有约23万吨,床单、被罩等织物类约11万吨。

而处理这些衣物,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北京再生资源服务中心在2014年开展了一个“废旧衣物回收倡导垃圾分类项目”,算下来的成本是这样的:制作3.5万张宣传单、5条横幅、5块展板耗费2.95万元;750名志愿者伙食和交通补助3万元,平均每人40元;“老北京娃娃”设计、制作、运输、安装费6万元,折计每个3000元;运输车3辆,月租3500元,合计8.4万元;活动人员劳务费6.142万元——尽管政府已经资助了20万元,但依然入不敷出,服务中心又自筹了6.492万元。

在中国进行捐衣募集也许是个赔钱的活儿,但国外早已能将衣物募捐做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并用其中的利润来维持运转。

如“英国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UK)是英国最常见的慈善商店之一,它用旧衣回收、贩卖的盈利支持癌症研究。个人自行在官网上确认捐赠类别,再把东西送到最近的分店即可,而如果发动周围的朋友一起,超过20个袋子就会有工作人员上门收取。

而在美国,旧衣回收箱实际上不属于慈善机构而是属于营利公司,一部分衣物捐赠,一部分进入打折店,剩余的衣物则尽量进入纺织品循环利用当中,搅碎重制,成为绝缘体或是地毯内衬,或是抹布。

即使是这样,美国人的旧衣服也只有15%得到了重新利用,其余约1050万吨则葬身于垃圾填埋场,使得纺织品成为可回收原料中循环利用率最低的一个。

不过近年来,回收利用率比较高的国家如英国、日本、德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率均已达到了16%以上,最高地区指标可达到71.2%。

在中国,第一家持有废旧衣物分类、整理、调剂综合利用执照的企业出现在2008年的上海,截至2014年11月底,它的回收箱已由最早的28个发展到1800个;并且从同年7月就开始盈利。

这家公司则这样分配收集到的旧衣物:10%比较完好的冬衣消毒后捐赠给贫困地区,或被送到社区爱心编织社重新编织;8%较新夏衣以平均5000元一吨的价格销售到中东、非洲等地;剩下超过80%的旧衣按毛、棉、化纤、混纺四大类别,分送外地“重生”为无纺布、再生手套、服装、皮革等。

但这样的公司依然是少数,中国70%以上的旧衣依然只能被扔进垃圾桶,废旧服装和纺织品的综合利用率不到0.1%。

如果中国的旧衣回收利用率能够达到10%,由此将节约纺织纤维157万吨。如果只是数据可能不够明显,它代表2016年全国棉花产量的14%,节约耕地272万亩。

在现行的中国旧衣回收体系下,你的衣服在经过多次辗转后,依然可能进入垃圾场。如果真的想做好事,不如把衣服洗洗干净亲自送给天桥下的流浪汉吧。

所以,捐衣服只是合理利用旧衣服的方式之一,而且是比较少用到的方式。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找到新的方式再利用面料,使之减少资源浪费和资源污染。

 
     
Home  |  About us   |  Products  |  Equipment  |  News  |  Sales network |  Order  |  Jobs  |  Contact us  |  中文版  |  Admin login
Copyright(C)2014,WuJiang Tang Dynasty Textil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Supported by  ChinaTexNet TexWeb Toocle Copyright Notice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My st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