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ENGLISH
 
 
 >> Bag fabrics
 >> Clothing fabrics
 >> Home textile fabrics
 >> Clothing fabrics
 >> Home textile fabrics
 
  NEWS  
     
 
堆“圾”成山 垃圾分类离我们还有多远?

堆“圾”成山

中国的垃圾,到底有多少?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2004 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2010年,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中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4亿吨,建设垃圾5亿吨。

  《人民日报》关于垃圾产量的报道指出,北京日产垃圾1.84万吨,如果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长度接近50公里,能够排满三环路一圈;上海每天生活垃圾清运量高达2万吨,每16天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厦;广州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多达1.8万吨。

然而,这只是增量,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已经超过80亿吨,而因垃圾造成的资源损失价值超过200亿元。从事塑料瓶回收利用再生面料的唐朝人,看到这里有十分忧心的。

 

  垃圾围城 农村沦陷

    人生活在城市里,城市受困于垃圾中。住建部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中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80万亩。

  “垃圾围城”不只是指城市,曾经被誉为“后花园”的大城市周边郊区农村,现在很多都沦为了“垃圾场”。前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曾在报告中指出,中国4万个乡镇、近60万个行政村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超过2.8亿吨,数量已超过城市。巨大的垃圾不仅侵占了稀缺的土地,污染环境,而且严重危及人类的健康。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远丰村,曾被包括央视在内的众多媒体冠以“癌症村”的称号。在该村背后,直线距离不超过800米处的山腰上,堆满了生活垃圾。据了解,自1995年起,整个虎门镇的生活垃圾都堆置在此。这个仅有400人的村庄,10年间12人因患癌症死亡,死亡率之高无不令人震撼。

尽管癌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明确,但在肿瘤医学界都有普遍共识,环境因素是影响癌症发病率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80%的肿瘤与环境污染有关。

 

 

  垃圾处理能力不堪重负

    垃圾不断增多,让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不堪重负。以北京为例,2015年垃圾处理量每天缺口1.8万吨。《 中国统计年鉴2016》显示,2015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9141.9万吨,无害化处理量18013万吨。

  这意味着,仅2015年一年,就有1000余万吨垃圾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这1000万吨,也只是清运而没有处理的垃圾,加上根本就没有被清运的垃圾,每年未被处理的垃圾,恐怕是一个天文数字。

更有甚者,一些城市的垃圾多到已无法自行处理,只能“以邻为壑”、“上山下乡”,跨区域偷倒垃圾。近几年,跨区域偷倒垃圾的新闻屡见报端,也无不证实了这一切。

 

 

  垃圾处理造成二次污染

 另一个让人绝望的事实是,垃圾即使被处理,依然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中国城市在垃圾处理上依然以填埋为主,因为这一方式处理量大、操作工艺简单,最重要的是省钱。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2016》,2015年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总量18013万吨, 其中填埋量11483.1 万吨,占总量的64%。填埋之法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其简单粗放,与其说是处理,不如说是转移,而这也犹如在地下埋了一颗定时炸弹。

  另外,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焚烧法,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中,由于操作不规范、垃圾分类不到位、资金投入欠缺等原因, 垃圾焚烧厂排放的烟气无法完全达标,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二噁英等污染物,又造成大气污染。

  环保组织“芜湖生态中心”与“自然之友”联合发布的《160座在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厂污染信息申请公开报告》显示,中国生活垃圾焚烧厂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较为严重。也是因此,导致许多新垃圾焚烧厂在筹建之初,受到周边民众的强

烈抵制和反对。

更糟糕的是在农村,因大多没有环保基础设施,不少地方还处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状态。

 

 

  垃圾治理 迫在眉睫

 

       垃圾围城,每一个中国人都无处可逃,而垃圾治理,迫在眉睫。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如此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时要出现的垃圾革命。”垃圾问题,作为一项世界性难题,也迫使世界各国去探索一种更高效、低碳、环保的途径去解决。

  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和综合利用(再生循环利用)三种。在有“转移而并非处理”之嫌的填埋法和会造成大气污染的焚烧法遭受各种质疑之后,综合利用作为传统垃圾处置方式的变革,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和推行。从源头分类处理垃圾,才能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资源,解决垃圾“围城”。垃圾分类也应此而生。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句话,道出了垃圾分类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在武汉考察废弃物的绿色回收利用时也特别强调:“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如果利用得当,垃圾就是宝贵的资源。

      事实上,在垃圾分类的问题上,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自2000年北京、上海等地被确定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后,政府方面不断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倡导和投入。然而,历经十七年,我国的垃圾分类却始终难逃“烂尾工程”“无疾而终”之痛。垃圾混在一起,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有的城市甚至还停留在垃圾、果皮入箱即可的起步阶段……这些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实。

  在这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现实困境下,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国外。

 

  垃圾分类应成为自觉意识

 在垃圾分类方面,日本的成功先例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日本实施强制分类40多年,其分类之多之细致,已经到了被外国人视为“严苛”的程度。以香烟盒为例,一个香烟盒需要分三类丢弃:外包塑料薄膜是塑料垃圾,盒子是可燃垃圾,封口处的那圈铝箔则属于金属垃圾。这种接近极致的分类,让垃圾分类成为日本精细化社会管理的一个象征、市民良好素质的一种体现,被世界推崇。

然而,这种高度的自律,并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法”,是通过强制的法律手段,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最后才转化成公民的自觉意识,体现在素质上的自我约束。

 

     另外,德国在垃圾分类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德国将生活垃圾大致分为不可回收垃圾、包装垃圾、纸质垃圾、生物垃圾、电子垃圾、玻璃垃圾等几类,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是它们最后的归宿。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德国孩子从小就学习垃圾分类方法,垃圾处理厂也会通过组织参观活动让民众更加了解垃圾分类处理及其重要性。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意识,贯穿在整个人生。

 

  以上种种成功经验,都一再向我们证实,垃圾分类并非想象中那么艰难。而想要做好,不仅要靠法律,还要靠教育;不仅要用力,还有用心。

  唐朝人希望我们每个公民都有这份环境保护的信念,也希望每个公民和唐朝人一起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将我们的家园建设成一座青山碧水,花团锦簇的世外桃源。

http://mp.weixin.qq.com/s/KkncVTvtlaIzEJvOQviYUw

 
     
Home  |  About us   |  Products  |  Equipment  |  News  |  Sales network |  Order  |  Jobs  |  Contact us  |  中文版  |  Admin login
Copyright(C)2014,WuJiang Tang Dynasty Textil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Supported by  ChinaTexNet TexWeb Toocle Copyright Notice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My status